在南方的繁华都市广州,一场由登革热引发的健康风暴正悄然来袭。广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最新通报显示,单周新增 437 例登革热病例,其中重症病例 3
例,这是近期广州首次报告有登革热重症病例,形势不容乐观。
登革热,一种由登革病毒引起的急性虫媒传染病,主要通过白纹伊蚊和埃及伊蚊传播。在我国,尤其是南方地区,白纹伊蚊成为了主要的传播媒介。这种蚊子因其体、翅和足上具黑白相间的斑纹,被称为 “花蚊子”。它的活动高峰期在晨昏两时段,雌蚊在室内和户外全天都会叮咬吸血,尤其是在早晨日出前和傍晚日落前更为频繁。吸血后,雌蚊会寻找阴暗、潮湿、避风的场所栖息,因此保持室内清洁卫生对于减少蚊虫滋生至关重要。
那么,如何判断自己是否得了登革热呢?感染登革热后,患者会出现全身剧烈疼痛,故又被称为 “断骨热”。典型登革热的致死率通常低于 1%,但重型登革热常并发脑膜炎、消化道出血、出血性休克等严重症状,患者可能在 24 小时内死亡。其典型症状包括高热(40℃以上)、剧烈头痛、眼眶痛、肌肉骨骼关节痛、面红、颈红、胸红以及四肢躯干或头面部出现充血性皮疹或点状出血疹。一旦出现这些症状,无论病情轻重,都必须立即就医。
为了有效防控登革热,我们可以采取以下三招让蚊子 “无缝可钻”。首先是清积水,水生植物要定期换水,及时清理饮水机、花盆底托等积水,闲置、废弃容器需清除或翻倒过来,水缸、鱼缸等适时放养鱼类。其次是讲卫生,保持室内通风,避免潮湿,常打扫,保持家中干净卫生。最后是防叮咬,家中安装纱门、纱窗,使用蚊帐;外出尽量穿浅色长袖上衣和长裤,在外露的皮肤及衣服上涂抹驱蚊液,并及时进行补涂,适时使用蚊香、电蚊拍、杀虫喷雾剂等杀灭成蚊。
然而,在防控登革热的过程中,我们也不能陷入一些误区。误区之一是认为得过一次登革热就不会再得了,实际上不同型别毒株无交叉免疫,二次感染不仅可能发生,而且患重症登革热的风险较大。误区之二是认为清澈的水不会生蚊子,其实传播登革病毒的伊蚊最喜欢在静止的清澈小水体中产卵。误区之三是认为感染登革热后不需要隔离,输入性登革热病例若未被及时发现并隔离治疗,在蚊虫密度高的情况下,很容易造成传播流行。
面对登革热的威胁,我们每个人都不能掉以轻心。国家应急广播提醒,如果过去两周曾在登革热流行的国家或地区逗留,或自己生活与活动的社区或街道有登革热病例,当出现发热、皮疹、肌肉关节痛等登革热相关症状时,应考虑自己有感染登革热的可能,尽快到正规医院就医,配合开展登革热相关检测,并采取防蚊隔离措施,防止进一步扩散。
在这场与登革热的战斗中,我们要提高警惕,加强防控意识,从自身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通过清积水、讲卫生、防叮咬等措施,共同努力,为自己和家人的健康筑起一道坚固的防线,让登革热病毒无机可乘。在文章中加入登革热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方法创作一篇关于登革热疫情的新闻稿写一篇以登革热为主题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