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忽视一些看似平常的身体不适,然而,这些小问题的背后可能隐藏着严重的健康隐患。就像腰椎间盘突出症和骨质疏松症,它们如同潜伏在身体里的
“敌人”,随时可能给我们带来巨大的痛苦。
腰椎间盘突出症,很多人误以为只是简单地 “闪了腰”。实际上,腰椎间盘作为脊柱中的 “小垫子”,起着重要的缓冲作用。但当它受到过度压力或损伤时,就会向外突出,压迫周围神经,引发疼痛。尤其是在久坐或突然用力时,腰部的疼痛会让人苦不堪言。中老年人常常被腰椎间盘突出和腰椎管狭窄所困扰,症状表现为腰酸、背痛、膝盖腿痛,甚至影响到正常的行走和坐下。
而骨质疏松症则是悄然来袭的骨骼 “窃贼”。随着年龄的增长,成骨细胞活性降低,破骨细胞活性增加,骨质逐渐下降。绝经后女性由于雌激素水平下降,更是骨质疏松的高发人群。骨质疏松使得骨骼变得脆弱易碎,一次轻微的摔倒或碰撞都可能导致严重骨折。就像一座脆弱的桥梁,经不起任何压力。
当这两种疾病相遇时,情况更加糟糕。腰突症的疼痛和活动受限会导致人们减少运动,进而加速骨质疏松的进展;而骨质疏松导致的骨质减少又会使腰椎更容易受到压力,增加腰突症的发生几率。两者相互 “助攻”,形成恶性循环,让患者的生活质量大幅下降。特别是对于腰突症伴有严重骨质疏松的患者,在面临腰椎手术融合治疗时,面临着骨不愈合、内植物把持力差等问题,康复过程漫长,甚至可能需要二次手术。
面对骨松合并腰突症,我们并非束手无策。首先,要未雨绸缪,保护骨骼和脊柱。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至关重要。在饮食方面,要均衡营养,多摄入富含钙和维生素 D 的食物,如乳制品、豆类、深绿色蔬菜和鱼类。同时,晒太阳可以帮助人体合成维生素 D,促进钙的吸收。适度运动也是必不可少的,步行、游泳或瑜伽等运动有助于增强脊柱的灵活性和骨骼的强度,但要避免高冲击运动。此外,保持适当的体重可以减轻脊柱的压力,降低患病风险。在家中安装扶手、使用防滑地垫等措施可以预防跌倒,对于骨质疏松症患者来说尤为重要。
其次,治疗要双管齐下。对于骨质疏松症,这是一种需要终身治疗的疾病,不能仅仅依靠补充钙片、晒太阳和维生素 D。不同类型的患者需要专业用药,继发性骨质疏松要针对病因进行治疗。双膦酸盐、降钙素和维生素 D 补充剂可以提高骨密度,减少骨折风险。对于腰突症,轻症患者可以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和肌肉松弛剂缓解疼痛,症状严重时可采用皮质类固醇注射减轻神经压迫,同时进行针对性的康复运动,增强脊柱稳定性。
在手术治疗方面,对于较严重的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医生需要考虑骨质疏松的状态制定手术方案。对于轻度骨质疏松患者,可以进行常规手术并配合使用骨质疏松药物;对于严重骨质疏松患者,则需要特别的骨融合方案及疗法。而骨形成蛋白(BMP)创新疗法为手术成功带来了新希望。通过在手术部位提供大量骨形成蛋白(BMP),可以激发潜能,促进自身新生骨形成,提高手术融合成功率,避免二次手术。
尽管骨松合并腰突症带来的挑战巨大,但只要我们积极治疗和康复,大多数患者都可以恢复较好的生活质量。腰突症的症状可以在一定时间内得到缓解,而骨质疏松需要长期的药物管理和生活方式干预。我们要以乐观的心态面对这两个疾病,用科学的方法为自己的骨骼和脊柱筑起坚固的防线。
在 “世界骨质疏松日” 来临之际,让我们更加关注骨骼健康,积极防治骨松合并腰突症,为自己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未来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