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健康的守护之路上,我们始终不能掉以轻心。近期,广东登革热疫情较为严重,上报病例已逾上千例,这一情况引起了广泛关注。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老人、婴幼儿和孕妇更易感染登革热,且大多数重症登革热病例发生于儿童,这无疑给家长们敲响了警钟。
登革热,作为一种由登革病毒引起的乙类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携带病毒的蚊虫叮咬传播。其传播途径为 “病人→伊蚊→其他人”,这意味着只要被已叮咬感染者的蚊子叮咬,就有感染的风险。我国登革热疫情近年来主要由境外输入病例引起本地传播,而全球登革热疫情形势严峻,即使进入秋季,雨水带来更多蚊虫孳生地,防蚊工作也绝不能放松。
了解登革热的典型症状至关重要。登革热的潜伏期一般为 1 至 14 天,人群普遍易感。患者往往会出现高热,体温可在短时间内升至 39 或 40℃,并持续数日。同时,还会有粘膜潮红,面、颈、胸部等部位呈现出红色。剧烈的头痛、全身关节痛和肌肉酸痛,让患者仿佛经历 “断骨之痛”,这也是登革热被称为 “断骨热” 的原因。此外,四肢躯干或头、面部会出现充血性皮疹或点状出血皮疹,部分患者还会有不同部位的出血症状,如皮下出血、牙龈出血、鼻出血等,还可能伴有恶心、呕吐、腹泻等消化道不适症状。登革热分为普通及重症两种,伴有慢性基础疾病的人更易出现重症可能,重型登革热常并发脑膜炎、消化道出血、出血性休克,甚至有死亡风险。因此,一旦感染登革热,无论病情轻重都应立即就医。
在诊断登革热方面,登革热流行地区或夏秋雨季,出现发热、皮疹、疼痛、出血等症状时,需考虑感染登革热的可能。疾病诊断需结合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及血常规、生化、影像学、病原学及血清学等相关实验室检查结果综合判断。目前登革热尚无特效治疗药物,主要以对症支持治疗为主,且登革热是一种自限性疾病,一般预后良好,但治疗原则强调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早防蚊隔离。
如果怀疑感染登革热,在家中可以采取一些措施。积极退热是首要任务,首选物理退热,高热患者可口服对乙酰氨基酚,但要谨慎使用解热镇痛类药物,避免加重出血。患者应卧床休息,保持清淡及高蛋白易消化饮食,适当补液。对于出血明显者要积极止血治疗,并及时前往医院就诊。若感染登革热,应防蚊隔离至退热及症状缓解。
预防登革热,关键在于防蚊灭蚊。我国目前尚无登革热疫苗可用,所以切断传播途径尤为重要。要注意个人卫生,多洗手、通风,经常翻盆倒罐、清理积水,积极防蚊、驱蚊、灭蚊,外出穿长袖衣裤,涂抹花露水等,避免蚊虫叮咬。同时,要做好隔离,不去疫情风险区游玩,尽量不去人群密集的地方活动。
儿童作为登革热的高风险人群,家长们更应高度警惕。在日常生活中,要密切关注孩子的身体状况,一旦出现疑似登革热的症状,应立即就医,为孩子的健康筑起坚固的防线。让我们共同努力,预防登革热,守护孩子们的健康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