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今社会,抑郁症已成为一个日益严峻的公共健康问题。27
岁的晓军便是众多抑郁症患者中的一员,两年前被诊断为抑郁症后,他一直饱受疾病的折磨。最近,他来到消化内科,带来了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 ——
肠道菌群与抑郁症之间的关联。
晓军在确诊抑郁症后,便热衷于在网络上搜索相关文章。他偶然发现抑郁症的发生与肠道菌群失调有关,调节肠道菌群平衡甚至可能改善抑郁症。这一发现让他看到了新的希望,毕竟如果补充益生菌就能治疗抑郁症,那对于像他这样长期受抑郁症困扰且难以承受药物副作用的患者来说,无疑是一个福音。
肠道微生物与大脑之间存在着一条神秘的 “丝绸之路”—— 微生物 - 肠 - 脑轴。美国国家精神卫生研究所所长早在 2021 年就指出,肠道微生物如何影响大脑的发育和行为将成为临床神经科学领域的重大前沿之一。芬兰的一项研究也证实了肠道中的某些微生物特征与抑郁症相关,且其传导机制与基因有关。这条 “丝绸之路” 将肠道菌群、中枢神经系统和肠神经系统紧密连接,肠道菌群的平衡通过它无形地影响着人们的认知和情绪。
然而,肠道菌群并非直接改变大脑的实质结构来发挥作用,而是通过改变大脑中的神经递质浓度。其中,5 - 羟色胺和多巴胺这两种神经递质尤为关键,它们的减少和紊乱被认为是抑郁症的主要病因。当肠道菌群中的益生菌发生变化时,会影响整个肠道菌群的平衡,进而通过微生物 - 肠 - 脑轴影响大脑分泌的 5 - 羟色胺和多巴胺水平,最终导致抑郁症的发生。
那么,抑郁症患者的肠道菌群结构是否真的发生了改变呢?现有研究表明,抑郁症患者的肠道菌群与健康人存在较大差异。例如,抑郁症患者肠道内 Alistipes 菌属比例显著升高,柔嫩梭菌属明显降低,且柔嫩梭菌属的丰度与抑郁症状严重程度呈负相关。此外,抑郁症患者肠道内厚壁菌门多,拟杆菌门少,普氏菌属、克雷伯菌属等增多,且与 Hamilton 抑郁量表评分呈正相关。这些研究都表明,抑郁症患者体内的肠道菌群结构改变并非空穴来风。
既然如此,服用益生菌是否可以预防和治疗抑郁症呢?对于轻到中度抑郁症患者,适当服用益生菌确实有缓解作用,但对于重度抑郁症患者,仅靠益生菌远远不够,仍需专业的心理科医生进行药物指导。而对于健康人来说,适当服用益生菌或食用含有益生菌的食物,有助于预防不良情绪。因为我们的肠道菌群是一个时刻变化的王国,饮食习惯、运动、便秘、腹泻、服用抗生素、熬夜、压力、吸烟、酗酒、年龄等因素都可能影响菌群结构,导致菌群失调,进而影响我们的情绪和认知。
然而,科研之路依然漫长。我们目前还不清楚到底哪种益生菌对抑郁症的治疗更有效,不同的人可能需要不同的益生菌种类。而且,益生菌并非绝对安全,一些菌种在繁殖过程中可能产生有害产物,其长期影响也需要进一步观察。对于抑郁症这种长期反复发作的疾病,益生菌是否需要长期服用也是一个待解决的问题。此外,喝酸奶补充益生菌虽然是一种方法,但酸奶中的益生菌数量有限,经过胃酸腐蚀后能到达肠道的更是少之又少。
对于晓军这样的抑郁症患者,尝试服用益生菌是可以的,但不能忽视专业的心理治疗。只有将两者结合起来,才可能促进抑郁症更好地康复。肠道菌群与抑郁症之间的关联为抑郁症的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但我们不能把治愈抑郁症的所有希望都寄托在益生菌之上。在未来的科研中,我们需要进一步探索肠道菌群与抑郁症的具体关联,找到更有效的治疗方法,为抑郁症患者带来真正的福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