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妇产科领域,对高龄的定义与社会学大不相同。在社会认知中,高龄通常指 80 岁以上甚至 75 岁以上的人群,然而在妇产科,当女性怀孕时达到或超过 35
岁,便被称为高龄产妇。若超过 40 岁为超高龄产妇,超过 45 岁则为极高龄产妇。这不仅意味着一顶特殊的 “帽子”,还会被贴上 “高危妊娠”
的标签,这对于许多女性来说,可能会感到被冒犯,毕竟从外表看可能依然年轻,但在妇产科医生眼中,此时的生殖年龄已步入 “高龄”,怀孕生子的风险也随之增加。
高龄女性怀孕的管理与年轻女性有着显著不同。随着我国高龄孕妇占比的增加,妊娠相关风险明显上升。为应对这些问题,中华医学会围产医学分会与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产科学组共同制定并发布了《高龄妇女孕期管理专家共识》,对高龄孕妇最关心的六大问题进行了详细指导。
首先是孕前评估。所有计划妊娠的高龄妇女都应进行孕前评估,将体重指数控制在理想目标值 18.5 - 23.9,以降低妊娠并发症发生风险。孕前评估不仅要筛查和评估基础疾病,如患有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的高龄妇女需完善心功能评估、调整降压或降糖方案;有复发性流产、胎儿宫内死亡病史的妇女应完善免疫相关抗体检查;有遗传性疾病家族史、不良孕产史者应进行孕前遗传咨询。同时,高龄妇女尤其要关注体重指数,可通过调整饮食、适当运动等方式将体重控制在理想范围,贯穿整个孕期。
其次是产前筛查和诊断。所有高龄孕妇都应进行产前诊断。年龄小于 40 岁且仅有年龄一项高危因素的高龄孕妇,可考虑进行无创产前检测;年龄大于等于 40 岁或合并高危因素的高龄孕妇建议介入性产前诊断。随着孕妇年龄增长,卵子衰老质量下降,容易发生受精卵染色体数目或结构异常,而介入性产前诊断虽有风险,但由专业医生操作,风险很低。
再者是子痫前期的预防与临床管理。合并高危因素或中危因素的高龄孕妇,可在孕 12 - 16 周开始每日口服阿司匹林预防子痫前期,但剂量不宜超过 150 毫克 / 天,以防出血风险。
对于早产的防治,高龄孕妇要及早识别治疗性早产和自发性早产的高危因素。治疗性早产多因妊娠并发症,自发性早产则与吸烟、妊娠间隔短等因素有关。可通过超声检查经阴道测量宫颈长度筛查早产风险,必要时采取干预措施。
在分娩时间的选择上,35 - 39 岁孕妇应结合母体及胎儿因素个体化决定,不建议超过妊娠 41 周;40 岁及以上孕妇在妊娠 39+0 - 39 周 + 6 天分娩,以降低胎死宫内风险。
最后是分娩方式的选择。如果没有剖宫产指征,应鼓励高龄孕妇阴道分娩。分娩方式需综合考虑多种因素,但不建议仅因高龄提供择期剖宫产。
高龄女性的孕期管理需要更加细致和专业的指导。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关注和处理,可以有效降低高龄孕妇的妊娠风险,守护母婴健康。在这个过程中,医生的专业建议和孕妇的积极配合至关重要,共同为新生命的诞生创造良好的条件。
在文章中增加一些高龄女性孕期的注意事项推荐一些关于高龄产妇孕期管理的专家共识高龄女性在孕期需要进行哪些特殊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