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秋季悄然来临,人们在感受着凉爽秋风的同时,也常常被上火的问题所困扰。秋季干燥,加上食欲旺盛后的大吃大喝,很容易让人出现口干舌燥、口腔溃疡、咽喉肿痛、便秘等上火症状。
一提到上火,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可能是猛吃苦味食物。像吃苦瓜、野菜,喝苦丁茶等,认为这些能快速泻火。然而,在秋季,这种做法并非完全正确。苦味食物大多性寒,含有生物碱成分,确实有泻火、清热、燥湿等作用,在实火的情况下适当食用是不错的选择。但秋季的 “火” 往往是虚火,是由于人体正气不足、脏腑功能衰退、气血津液亏损所致,会表现为咽痛、耳鸣、手足心热、盗汗等症状。此时猛吃苦味食物不仅无法有效去火,还可能因为其性寒的特点加重脾胃负担。尤其对于那些本身就脾胃虚弱的人来说,过多食用苦味食物可能会引发腹泻等不适症状,像龟苓膏、甘草杏、凉茶等去火食物也需谨慎食用。
其实,秋季上火与燥邪密切相关。燥邪伤阴,损耗人体津液,阴液亏虚则虚火上炎,伤及肺胃等脏腑。因此,《黄帝内经》提倡 “秋冬养阴”,即秋季养生应养津护阴以润燥。首先,要多饮水,保证每天 2000 毫升左右的饮水量,增加体液循环,提高身体代谢,有助于润肺燥。其次,可以选择 “吃热食,喝热汤”。进食偏温热性的食物,能够扶正补虚、温补脾阳、顾护胃阴、增强消化功能,有利于机体对水谷精微物质的吸收,从而达到生津润燥、降虚火、退寒气、养脾胃的效果。常见的偏温热性食物有羊肉、牛肉等肉类,韭菜、菠菜、荠菜、生姜、蒜等蔬菜,以及苹果、大枣、橘子等水果。但要注意,提倡秋季吃热食也不可过量,否则可能适得其反,甚至使虚火转化为实火。
这里还需要明确一个概念,中医所说的性热、性寒,是指食物的性质,而非食物的温度。寒性食物即便热着吃,如清炒苦瓜、热菊花茶、热绿豆汤,依然是寒性;热性食物如樱桃,即便冰镇后吃,也依然是热性。所以,想要去火,关键是要分清食物的寒性、热性,而不是过于关注食物的温度高低。
总之,在秋季上火时,不能盲目地猛吃苦味食物,而应根据自身情况合理选择饮食。适当吃热食、喝热汤,同时注意饮水量,有助于缓解秋季上火症状,让我们在这个美丽的季节里保持健康的身体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