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家卫生健康委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宫颈癌防治问题再度成为焦点。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的推进以及居民生活方式的改变,宫颈癌发病呈现年轻化趋势,这一现状引起了广泛关注。
宫颈癌主要由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持续感染导致,严重威胁着广大女性的身心健康。2022 年我国新发宫颈癌病例 15.1 万例,发病率为 13.8/10 万,居女性癌症发病第五位;死亡病例 5.6 万例,死亡率为 4.5/10 万,居女性癌症死亡第六位。这些数据清晰地表明,宫颈癌防控工作至关重要。
长期以来,我国高度重视宫颈癌防治。从《健康中国 2030 规划纲要》到《中国妇女发展纲要》,都将宫颈癌防治作为重要内容,明确目标任务。2023 年,我国响应国际社会消除宫颈癌的战略,启动实施加速消除宫颈癌行动,建立完善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综合防治工作机制。
我国从 2009 年开始设立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为 35 - 64 岁的妇女提供宫颈癌筛查服务。各地依托妇幼健康服务网络,扩大免费筛查的妇女群体,提升宫颈癌的治疗能力和水平。目前,HPV 疫苗免费接种政策已覆盖全国约 40% 的适龄女孩,免费宫颈癌筛查项目覆盖全国 2765 个县(市、区),累计开展免费筛查 2.8 亿人次,检出宫颈癌和癌前病变患者 90.2 万例,有力促进了宫颈癌的早发现、早诊断和早治疗。
宫颈癌的高危人群包括性生活过早、多性伴且无保护措施的人群,长期吸烟、营养不良的群体,免疫功能低下及患有免疫性疾病、艾滋病等免疫缺陷的群体,以及有其他性传播疾病的人群。然而,感染 HPV 并不等于一定会得宫颈癌。HPV 病毒在自然界常见,主要通过性接触传播,极少经接触传播。大部分女性在感染 HPV 后,可通过自身免疫力清除病毒,只有约 10% 或更多一点的女性会发生 HPV 病毒持续感染。从 HPV 感染到出现癌前病变一般需 5 年左右,从癌前病变进展到宫颈癌有 10 - 20 年时间。在此期间,若给予筛查和治疗,可阻断向宫颈癌发展。早期宫颈癌发现后绝大部分可治愈,因此早期发现、诊断和治疗是防治宫颈癌的重要手段。
HPV 疫苗能阻断高危型 HPV 的持续感染,有效降低宫颈癌的病变发生率。我国目前有二价、四价和九价疫苗,均可有效预防 70% 以上的宫颈癌发生,同时对生殖道湿疣及相关癌也有一定预防作用。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建议,无论接种哪种疫苗都可有效预防宫颈癌,未发生过性行为的女性接种效果最佳。适龄女性可根据当地疫苗品种、经济能力和个人意愿选择接种,但接种疫苗后仍需进行宫颈癌筛查,因为疫苗不能涵盖所有型别,且有些严重宫颈癌与 HPV 感染无关。
面对宫颈癌发病年轻化的趋势,我们应提高警惕,加强宫颈癌防治工作。政府部门要持续加大投入,完善宫颈癌筛查和疫苗接种政策,提高服务覆盖范围。医疗机构要提升防治能力和水平,为女性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广大女性也要增强自我保健意识,了解宫颈癌防治知识,积极参与筛查和接种疫苗。只有全社会共同努力,才能有效降低宫颈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守护女性的健康与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