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时节,不少人开始考虑进补,以调养身体,为即将到来的秋冬季节做好准备。然而,进补并非一件简单的事情,若不注意方法,可能会适得其反,伤害身体。中医强调虚者补之,且虚症有多种类型,需对症服药才能补益身体。在保健养生中,我们虽不必像治病那样严格区分,但也应了解饮食的
“四忌”,以确保进补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一忌不辨寒热。人体有偏寒偏热之分,偏寒者畏寒喜热,手足不温,口淡涎多,大便溏,小便清长,舌质淡脉沉细;偏热者则手足心热,口干,口苦,口臭,大便干结,小便短赤,舌质红,脉数。若不辨寒热妄投药膳,就如同 “火上加油”,不仅无法达到进补的目的,还可能加重身体的不适。因此,在进补之前,我们应先了解自己的体质,选择适合自己的进补方式。
二忌多多益善。很多人认为 “多吃补药,有病治病,无病强身”,但这种观念是不科学的。任何补药服用过量都有害,如过量服用参茸类补品,会引起腹胀、不思饮食;过服维生素 C,可致恶心、呕吐和腹泻。进补应适量,根据自身情况合理选择补药和补品,避免过度进补对身体造成负担。
三忌重 “进” 轻 “出”。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不少家庭的饮食日益丰盛,天天有荤腥,餐餐大油腻。这些食物代谢后会产生酸性有毒物质,需要及时排出。然而,由于生活节奏加快,很多人排便无规律甚至便秘。养生专家提出关注 “负营养” 的保健新观念,即重视人体废物的排出,减少 “肠毒” 的滞留与吸收。在进补的同时,我们也应重视排便的及时和通畅,保持肠道的健康。
四忌恒 “补” 不变。有些人喜欢按自己的口味长期服用某一种补品,从多年不变发展成 “偏食”“嗜食”。这对健康是不利的,因为药物和食物既有保健治疗作用,也有一定的副作用。久服多服会影响体内的营养平衡,尤其是老年人,各个脏器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减退,需要全面、系统地加以调理。而且不同的季节,对保健药物和食物也有不同的需求。因此,我们不能恒补不变,一补到底,而应根据不同情况予以调整。
总之,立秋进补需谨慎,牢记饮食 “四忌”。在进补过程中,我们要了解自己的体质,选择适合的进补方式,适量进补,重视废物排出,避免长期单一进补。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科学合理地进补,调养身体,为健康打下坚实的基础。